2022年,承德两级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全市法院分别在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媒体刊发稿件110篇、359篇、237篇。
“两会”期间特推出“媒体看法院”系列专栏,选登部分媒体新闻报道,展示承德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
新华网
➤ 承德全市中小学实现“一校一法官”全覆盖
全市中小学实现“一校一法官”全覆盖
从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市587所中小学已全部完成法治副校长遴选确定工作,实现“一校一法官”全覆盖。
全市法院系统与教育行政部门对接沟通,选派一批业务能力精、工作热情高、责任意识强的法官(法官助理),与全市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建立联系,实现校校有法官。同时,各学校团委、少工委将法治教育课纳入本校团课、队课课程体系,将法治宣传列入团队活动。法院、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本地建立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动本地学校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工作,认真完成本级联席会议交办的事项和任务。法院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对接机制,定期会商研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学校(含民办)须聘任法官或法官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一校一法官”全覆盖。(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王立全)
河北法制报
➤ “云审+多元化解”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没想到我们的纠纷通过网络就解决了,太方便了,真的很感谢咱们法庭,太感谢你们了!”5月6日,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窄岭法庭法官刘桂平接到了来自深圳的感谢电话。近日,丰宁法院窄岭法庭通过“云审系统”和多元化解,成功调解了涉及天津人张某和深圳人卢某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
原告张某系天津人,卢某系深圳人,被告丁某系丰宁人,三方相隔2000多公里。2020年5月19日,张某和卢某一起支付了60000元货款,向丁某购买了2000件安全头盔,并要求丁某向指定地点运输货物。但后来,张、卢二人迟迟未收到货物,与丁某交涉未果后,无奈之下,二人于今年2月16日将丁某起诉至丰宁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刘桂平考虑到疫情形势和距离因素,先通过电话联系了双方当事人,被告丁某表示愿意在一定时间内分期返还货款,但原告卢某表示出了对丁某的不信任,不同意该调解意见。4月15日,刘桂平通过“云审系统”安排3人网上开庭,让大家面对面沟通,化解心中芥蒂。庭审中,二原告言辞激烈指责对方不讲信用,被告明知有错在先,却始终不能确定还款时间,纠纷化解进入了瓶颈。
庭审后,刘桂平决定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化解这起案件,遂协同特约调解员孙东岭共同分析案情。孙东岭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双方无法达成调解意向的原因在于丁某不能提出准确还款时间和数额,只要丁某给出确定的时间偿还货款,原告方自然就同意调解了。刘桂平与孙东岭认真分析后,再一次拨通了被告丁某的电话,向他阐明目前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就是尽快偿还全部货款,让双方都能从困扰中解脱出来。经过法官耐心劝说,丁某最终同意于4月28日前偿还全部货款,并于4月28日将60000元全部交至法庭。二原告领取货款,这起合同纠纷得以解决。
中国新闻网
➤ 河北平泉:人民法庭入户进村 服务送到家门口
中新网河北新闻9月15日电 (张嵛琨 王依然)“终于能领到6年的粮食直补款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河北省平泉市黄土梁子镇苏打营子村王义江感激地对该市人民法院黄土梁子人民法庭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为推进人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平泉市人民法院结合新时代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在全市设立7个中心人民法庭,19个乡镇和1个街道设立“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站”,257个村民委员会、社区设立“人民法庭联系点”,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乡村文明进步。
中秋节期间,在杨树岭镇三座店社区,平泉市人民法院杨树岭法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该庭干警携带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诉讼风险告知书、扫黑除恶、农村土地承包问题法律常识等多种宣传资料,针对当前农村建设中村民们普遍关心、关注的土地承包、农民工维权、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典型案件进行讲解和分析,并结合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等案件的审理经验,告诫村民远离高利诱惑,防范非法集资行为。
“远离非法集资这些讲解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太有意义了,以后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护好我的养老钱。”杨树岭镇三座店社区居民杨志国说。
平泉市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坤表示,下一步,平泉市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大人民法庭进乡村、进农户、进社区频次与力度,主动倾听民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完)